你以為注冊完商標就高枕無憂了
摘要:商標注冊成功并不意味著萬事大吉,恰恰相反,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商標的運營和管理過程十分漫長且危機四伏,稍有不慎便會面臨“侵權”或“被侵權”的威脅。
《羋月傳》的出品方雖然注冊了“羋月傳”商標,卻被一個手握“羋月”商標的河南小伙搶盡風頭;江蘇衛視同樣也成功注冊了“非誠勿擾”商標,卻一不留神構成侵權,被人一紙訴狀告上法庭,被迫改名。明明已經在商標局注冊過了商標,為什么還會發生這種事?就是因為商標注冊后疏于保護和管理。商標注冊成功并不意味著萬事大吉,恰恰相反,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商標的運營和管理過程十分漫長且危機四伏,稍有不慎便會面臨“侵權”或“被侵權”的威脅。企業在商標注冊成功后也不可松懈,應及時制定系統的商標運營策略,建立專門的商標運營團隊或委托專業代理機構做好商標侵權的危機管理工作,防微杜漸。
危機管理:中小微企業如何布局商標保護?中小微企業實力有限,不可能像某些上市公司那樣進行全類商標注冊。為了避免侵權發生,在根據自身的實力進行適當的“防御注冊”的同時,要著重對商標公告進行監控,適時向商標局提出“異議”,預防性地消除可能有威脅的商標注冊,同時對競爭對手、市場上出現的潛在侵犯行為進行跟蹤監視,一旦發現苗頭,就要及時采取措施,保護商標所有者的合法權益。
如果前期未能做好商標保護,導致后續發生侵權行為,則可采取“無效宣告”或“商標轉讓”的方式進行彌補。如“非誠勿擾”案,江蘇衛視沒有在節目開播前前瞻性地清除其他商標大類中具有潛在威脅的“非誠勿擾”商標,事后只能和原告協商商標轉讓,否則便只有改名一條路可走。
互聯網創業者商標保護具有“跨界”特性依然以“非誠勿擾”案為例。原告使用的“非誠勿擾”商標大類為第45類,核定使用商品包括“交友服務、婚姻介紹所”等相親類服務;江蘇衛視使用的“非誠勿擾”商標屬于第41類,核定使用商品包括“電視文娛節目、娛樂”等。原本不相干的兩個大類,因為《非誠勿擾》“交友服務”+“電視文娛節目”的特殊服務形式“跨界”聯合了起來,是導致這起商標糾紛的根本原因。處在互聯網大潮的風口上,跨界是“互聯網+”的基本特征,很多垂直類APP、O2O以及互聯網金融等創業模式,都跨越了互聯網和具體的傳統行業,互聯網行業的“跨界”特殊性使得商標保護更加具有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大大加劇了中小微企業和普通創業者商標保護的難度。